【导读】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会认为银行的投资产品不可靠?2013年银行投资产品在众多投资中极力挣扎,为了揽储发行投资产品数量大幅上升,2013年共有181家银行发行了44817款银行投资产品,相比2012年数量增长近四成,由于中国有着强大的“购买力”。
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会认为银行的投资产品不可靠?2013年银行投资产品在众多投资中极力挣扎,为了揽储发行投资产品数量大幅上升,2013年共有181家银行发行了44817款银行投资产品,相比2012年数量增长近四成,由于中国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因此2014年银行投资产品发行量将会再度提升,但是是所有的投资产品都能够收益呢?银行投资产品是否可靠?对此,专家小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购买过银行投资产品的受访者中了解到,比较容易受到误导的人群多为31-35岁之间,72%的受访者都受到银行不同程度的投资销售误导,从银行的类型来划分,国有银行误导现象比较严重,占32.1%,股份制银行其次,占20.6%,城市商业银行误导率达到19.1%,外资银行占17%,在此数据中,外资银行误导比例较小,并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其他银行针对投资产品误导情况不断上升,因此银行投资产品并不是那么可靠,所以投资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认为仅仅把资金放入银行就能高枕无忧,那么你就错了。
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极度繁荣之后,银行投资产品所隐含的风险已开始引起了各界的注意。肖钢近日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投资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银行投资产品在中国是“影子银行”的一种。
众所周知,“庞氏骗局”的实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一套骗人把戏。那么,将银行投资产品看成一场骗局是否冤枉了银行呢?
真相一:银行投资产品确是“借新还旧”
国内知名金融专家宏皓表示,现在的银行投资产品,名为投资,本质上仍是信贷的变种,很大程度上是信贷额度严厉管制的产物,资金最终用途很大一部分是流向中长期贷款。这类投资产品到期后,其还本资金来源于后续募集的资金。其实,现在的银行投资产品就是发新债,还旧债。这样的资金结构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投资产品期限与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环式陷阱。
真相二:资金循环正常,就不会出现兑付问题
“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的投资产品还算稳健。”宏皓说,特别最近几年,除了少数与股票等挂钩的高风险投资产品出现过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他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只要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能维持正常的投资产品销售,资金循环正常,银行就不会出现兑付的问题。“庞氏骗局”是“空手套白狼”,而投资产品是有对应的资产的。另外,短期投资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的银行“活期存款”。在银行的日常运营中,活期存款一般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较低,而中长期贷款比例整体在50%以上。所以投资产品的“庞氏骗局”说法不准确,此前也确实极少发生违约现象。
真相三:风险来自资产池的资产是否真实、优质
吉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丁志国说,目前的银行投资产品主要是采取持续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然后再用这些资金投资于债券、票据等领域,将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的方式。银行投资是否属于“庞氏骗局”,主要看银行的资产池是否有真实的优质资产,产品预期年化结算利率是否明显高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投资并不具有“庞氏骗局”的特征。实际上,任何投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银行投资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