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财知识 > 银行 > 2019年银行理财收益略显冷清,银行大额存单升温

2019年银行理财收益略显冷清,银行大额存单升温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03.25
【导读】2019年银行理财收益略显冷清,银行大额存单升温。
  受资管新规和市场流动性宽松预期影响,近期银行理财收益略显冷清。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上周(3月16日至3月22日)326家银行共发行了2064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减少5家,产品发行量增加76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3%。虽较上上周增加0.01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的4.86%平均收益率,则下跌了近13%。
  
  “银行理财收益率连续12个月下跌,已经创下了22个月以来的最低值。由于2019年流动性宽松预期仍然强烈,银行理财收益率仍存在下行的可能性。”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杨慧敏表示。
  
  相比银行其他理财产品,近来大额存单的竞争优势则更为“突显”。从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来看,部分银行已经调到基准利率上浮上限,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最高为基准利率上浮50%、52%、55%。大行中,农行、建行的大额存单最高利率均上浮50%,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利率分别为1.65%、1.95%、2.25%、3.15%、4.125%。工行目前正在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上浮48%,3年期最高为4.07%;中行较基准利率上浮45%,3年期最高为3.9875%。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银行大额存单的收益可以超过银行理财产品。例如农行、建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4.125%,而农行目前在售的两只1年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65%、4.05%,建行的1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
  
  “在季末、月末或年末时,利率一般能上浮35%-55%,特别是存期比较长的3年期与5年期,甚至能达到4.25%-5%。而一些保本理财虽然期限一般比较短,但收益率也稍低。” 上述股份行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如果不考虑流动性的话,站在稳健投资的角度来看,风险和收益平均一下,大额存单更胜一筹。
 
       文章转自网络,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钱进声明:频道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凡注明 “爱钱进”来源,均为部分转载,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投资者作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投资产品期限变长 宜用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银行投资产品和类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的投资期限都有所拉长,银行投资产品以100天以上产品为主,而信托产品也有长期化趋势,2年期品种成为主流。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实际上,无论投资产品存续期“变”长与否,投资者去购买这两类产品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三点。[ 查看详情 ]

银行投资:11月份平均期限为124天

作为“大众情人”的银行投资产品,近期发行的产品以长期为主,需要引起重视。普益财富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投资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投资产品占比长期维持在40%以下,而从今年年中开始,占比开始提升,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连续3个月呈现上升的态势,与年初相比涨幅达10个百分点。[ 查看详情 ]

银行业淡定:鲜有“双11”专属投资产品

与淘宝商家和部分金融机构表现不同的是,今年的“双11”,大部分银行表现尤为“淡定”。银行们一改去年积极参与的热情,借机发行的“双11”投资产品也不多。数据显示,目前只有少数银行推出了一些生活优惠设施,而在金融产品方面,几乎看不到“双11”活动的影子。[ 查看详情 ]

银行选择对“双十一”冷眼旁观

去年,各大银行也开始分食“双十一”消费盛宴,而今年很多银行缺席“双十一”。今年“双十一”银行投资产品表现得特别淡定。昨日通过银率网查询在售投资产品,并没发现有标准“双十一”特别版和专属版等投资产品,而通过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终端,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投资产品有发售。[ 查看详情 ]

银行投资产品季末效应难现

随着银行存款的考核逐渐向日均存款额过渡,季末效应消失。银行也在寻求创新,但是如何摆脱隐性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成为摆在银行发展之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年末将至,期待超高收益银行投资产品的投资者可能会失望了。”一位城商行的投资师表示,今年银行流动性比较宽松。[ 查看详情 ]

高息产品已成凤毛麟角

“总行将从2014年10月27日起开始调整部分开放式投资产品测算最高年化结算利率,系列产品测算最高年化结算利率于2014年10月27日调整。”10月底,记者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发现了该行总行向分行下发的通知。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