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财知识 > 银行 > 2019年哪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如何?

2019年哪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如何?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03.25
【导读】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2月15日至2月21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547款,较前一周增加395款,创近11个月的最高水平;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35%,较前一周下降0.02个百分点,连续两周下跌;平均期限为177天,较前一周增加4天。专家指出,如果流动性继续保持宽松,银行理财收益大概率会持续小幅下跌。保本理财占比下降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2月15日至2月21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547款,较前一周增加395款,创近11个月的最高水平;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35%,较前一周下降0.02个百分点,连续两周下跌;平均期限为177天,较前一周增加4天。专家指出,如果流动性继续保持宽松,银行理财收益大概率会持续小幅下跌。保本理财占比下降
 
2019年哪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
  
  从产品收益类型看,上周保证收益类产品14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1%;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48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180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9%。另有118款产品未披露预期收益率。保本理财产品共623款,占比为25.65%,较前一周下降0.79个百分点。
  
  从产品期限看,上周3个月内产品56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4%;3至6个月产品97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4%;6至12个月产品90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1%;12个月以上产品8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3%。3个月内理财产品占比为22.31%,较前一周小幅上升0.13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短期理财占比稳定。
  
  从不同类型银行看,上周城商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稳居首位,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股份制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0%,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2%,农商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9%,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0%,外资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2%。
 
2019年哪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
  
  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上升
  
  上周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为115款,较前一周增加7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32%,较前一周上升0.16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109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42%,较前一周上升0.16个百分点。不过,有理财分析师指出,这并不代表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真的上涨,上周有3款结构性存款收益上限在9%以上,拉高了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如果剔除这3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与前一周基本相同。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哪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如何?”的相关介绍,可以看出,上周城商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稳居首位,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

爱钱进声明:频道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凡注明 “爱钱进”来源,均为部分转载,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投资者作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投资产品期限变长 宜用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银行投资产品和类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的投资期限都有所拉长,银行投资产品以100天以上产品为主,而信托产品也有长期化趋势,2年期品种成为主流。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实际上,无论投资产品存续期“变”长与否,投资者去购买这两类产品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三点。[ 查看详情 ]

银行投资:11月份平均期限为124天

作为“大众情人”的银行投资产品,近期发行的产品以长期为主,需要引起重视。普益财富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投资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投资产品占比长期维持在40%以下,而从今年年中开始,占比开始提升,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连续3个月呈现上升的态势,与年初相比涨幅达10个百分点。[ 查看详情 ]

银行业淡定:鲜有“双11”专属投资产品

与淘宝商家和部分金融机构表现不同的是,今年的“双11”,大部分银行表现尤为“淡定”。银行们一改去年积极参与的热情,借机发行的“双11”投资产品也不多。数据显示,目前只有少数银行推出了一些生活优惠设施,而在金融产品方面,几乎看不到“双11”活动的影子。[ 查看详情 ]

银行选择对“双十一”冷眼旁观

去年,各大银行也开始分食“双十一”消费盛宴,而今年很多银行缺席“双十一”。今年“双十一”银行投资产品表现得特别淡定。昨日通过银率网查询在售投资产品,并没发现有标准“双十一”特别版和专属版等投资产品,而通过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终端,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投资产品有发售。[ 查看详情 ]

银行投资产品季末效应难现

随着银行存款的考核逐渐向日均存款额过渡,季末效应消失。银行也在寻求创新,但是如何摆脱隐性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成为摆在银行发展之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年末将至,期待超高收益银行投资产品的投资者可能会失望了。”一位城商行的投资师表示,今年银行流动性比较宽松。[ 查看详情 ]

高息产品已成凤毛麟角

“总行将从2014年10月27日起开始调整部分开放式投资产品测算最高年化结算利率,系列产品测算最高年化结算利率于2014年10月27日调整。”10月底,记者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发现了该行总行向分行下发的通知。 [ 查看详情 ]